財經
分享到:

A股公司頻頻“易主” 接盤方愈加神秘

據上證報資訊統(tǒng)計數據顯示,年初至今,約50家上市公司發(fā)布了實際控制人變更公告,其中,以協(xié)議轉讓方式完成交易的高達13例,遠超此前的案例。與此同時,在股權交易溢價率不斷擴大、復牌之后股價大漲的情況下,接盤方的實力卻愈加神秘,各類名不見經傳的新設立投資機構頻頻現身,一改往昔產業(yè)大佬云集之格局。[點擊詳細]

溢價接盤付“殼費” 10億高價成常態(tài)

在協(xié)議轉讓實際控制權的方案中,“殼費”有相當一部分體現在明面上的股權溢價,即轉讓價格高于市價的部分。溢價顯然是對“賣殼方”利益的補償,但絕不是全部。內部人士透露,在明面上的“殼費”可能只是很小一部分,交易雙方往往有著更為詳細的利益交換,以保證賣殼方的利益。[點擊詳細]

機構挖掘“借殼”概念股

在被巨人網絡借殼的世紀游輪在消息公布后連續(xù)拉板,最高漲幅達到停牌前的10倍的財富效應下,各路資本競相追捧下一個“殼”資源。3月初,興業(yè)證券資管推出主要投資潛在“殼資源”的策略產品。長江資管正在籌備針對A股“殼資源”概念進行重點投資的集合計劃。[點擊詳細]

“炒殼”高回報伴隨高風險

隨著殼價也節(jié)節(jié)拔高,投資者在“掘金”殼資源期待高回報的同時,亦可能遭遇高風險。因此,業(yè)內人士表示“及時把握此類公司動態(tài),尤其是通過年報、半年報等公開信息研判風險,發(fā)現殼公司的‘風險裂縫’,就顯得格外重要?!?a target="_blank">[點擊詳細]

資本掮客參與 只為利益不求發(fā)展

隨著“殼資源”的熱炒,周旋其中的玩家已經從產業(yè)大佬變成了資本掮客,其所追求的往往不是長期發(fā)展,而是一、二級市場估值差異的短期變現。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這種炒作存在不確定性,需要投資者警惕”。[點擊詳細]

莫對重組過于期待 “或有后手”不靠譜

分析人士指出,不少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在主營業(yè)務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往往會謀求資本運作,收購優(yōu)質資產完成產業(yè)迭代;但重組同樣有著不小的風險,一旦其發(fā)現無法獨立完成,還不如提早離場,在公司“戴帽”之前賣個好價錢。[點擊詳細]

0100300909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