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青海篇丨西宁文亭巷社区的新时代文明画卷-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11/29 15:06:48
来源:新华网

文明中国·青海篇丨西宁文亭巷社区的新时代文明画卷

字体:

  新华网西宁11月29日电 秋风落叶,天蓝水清。湟水潺潺,歌声阵阵。

  “再唱山歌给党听,我把歌儿献给你,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首歌……”这是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湟水河畔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舞蹈室飘出来的歌声,社区合唱团领唱藏族阿姨卓玛才仁深情地演唱打动了现场所有的人。

  “平时跟社区的老年朋友们一起学唱歌、排节目,乐趣很多。”卓玛才仁说。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卓玛才仁在2021年才加入合唱团,最开始她并不通晓乐理,通过在合唱团的互相学习和音乐老师培训已经成长为合唱团的“主力”。

  文亭巷社区成立于2015年11月,辖区有住宅小区13个,居民2万多人,有汉、藏、回、土、蒙古族等16个民族融居在此。如何把语言、习俗都完全不同的居民凝聚在一起,如何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如何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如何把不同民族的群众召集起来共同进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摆在社区干部眼前的一道思考题。

  10月21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合唱团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排练。新华网记者 钟奕 摄

  “每一个民族都能歌善舞,这会不会是他们的共通点和共情点呢?”文亭巷社区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会“群众之家”等阵地,搭建“文亭流动大舞台”,社区老年人自发成立了3支合唱团、3支舞蹈队、1支老年模特队,在辖区开展巡回演出。

  “文亭文亭!你是我暖暖的家园,奔走在新时代的路上,各族儿女心连心,让幸福的日子甜甜蜜蜜……”这是一首由社区居民参与创作的《我是一颗石榴籽》,既唱出了幸福与团结,也传递出各族群众心心相印的真情与奋进。

  这些老人站在舞台上,把开心的心情唱出来、把幸福的日子舞出来、把年轻的步子走出来,既满足了辖区群众的文化需求,又把各个民族的居民和观众都凝聚在一起,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文亭巷社区党委书记刘翠青介绍,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社区以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活动、文明实践、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小阵地”释放大能量。

  “我们合唱团每年演出30余场,每次来排练的时候大伙都特别开心。在社区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合唱团团长王红梅的语气里充满自豪。

  10月21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居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参加剪纸培训。新华网记者 钟奕 摄

  除了合唱团和舞蹈队的专业场地,文亭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还设置社区党建活动室、图书室、国学馆、书画室等特色功能室。居民们在这唱歌、作画、演奏,有着说不出的畅快。

  一站式服务大厅“民族事务服务窗口”服务各族群众,社区服务中心的笑语欢歌,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走街串巷送服务、送关怀,“一家亲”服务团入户宣讲、送政策、送服务……这幅新时代文明的风情画卷,记录着文亭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故事。

  资料图:2024年5月12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开展“暖心编织 以爱为礼”母亲节主题活动。新华网发(西宁市文明办供图)

  文亭巷只是西宁市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的一个缩影,全市的社区文化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截至目前,西宁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177个,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西宁市注册志愿者近33.55万人,组建了25支市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各县区广泛吸收青年、乡贤、五老人员、退役军人、道德模范等,组建由县区委书记担任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配置各具特色的“5+N”服务队3876支。

  这些遍布全市的志愿服务队聚焦各族群众身边日常“小需求”,以贴心服务收获暖心“大拇指”,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居民家门口的“便民站”,点亮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新华网记者 钟奕 高晟寒 西宁晚报 张艳艳)

【纠错】 【责任编辑:钟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