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 題:探索太空的中國力量——從仰望星空到六問九天
陳曦、劉克、朱霄雄
浩瀚星空,中國人仰望了幾千年。
?。保梗梗改辏痹拢等?,中國航天員大隊成立。20年間,11名航天員六問九天。
20年前,當黨和人民需要時,他們扛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夙愿的使命,成為人類探索太空的中國力量。
?。玻澳旰?,面對新時代建設航天強國的號召,他們時刻準備再次為國出征,刷新中國的飛天高度。
飛天圓夢
?。玻埃埃衬?,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一飛沖天,中華民族飛天夢圓。
其實那一年也是世界航天界的多事之秋。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返回時爆炸解體,7名航天員遇難;巴西運載火箭在發(fā)射場爆炸,星箭無存,21人喪生……
但這些都無法動搖楊利偉征戰(zhàn)太空的決心,他說:“只要祖國需要,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生還機會,我也會義無反顧。”
帶著這份義無反顧,楊利偉開始了充滿風險與挑戰(zhàn)的太空之旅。
在火箭加速上升過程中,楊利偉遇到了麻煩——火箭開始急劇抖動,與人體產(chǎn)生了共振。
此前,他從來沒有進行過這種訓練。
楊利偉形容這種感覺是“難以承受的痛苦”,甚至在一剎那感覺“自己要犧牲了”。但他并不害怕犧牲,他擔心的是,如果犧牲了,他就無法完成接下來的任務,中國人的飛天夢想又將推遲實現(xiàn)。
?。玻睹牒?,共振慢慢減輕,楊利偉挺了過來。
進入太空后,蔚藍的地球出現(xiàn)在楊利偉眼前。他拿出太空筆,在工作日志背面寫道:“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了太空?!?/p>
那一刻,中國人第一次來到了真正的太空。
此后,中國先后實現(xiàn)了首次手控交會對接、首次太空授課、首次中期在軌駐留。這一個個首次的背后,衡量的是中國飛天的步伐,見證的是中國航天事業(yè)飛躍發(fā)展。
2017年8月,我國航天員與2名歐洲航天員在山東煙臺附近海域,完成了為期17天的航天員海上救生訓練。
?。玻岸嗄昵?,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剛剛啟動,如今,其他國家的航天員卻不約而同地選擇到中國來接受培訓。
魔鬼式訓練
從天空飛向太空,從優(yōu)秀的飛行員成為合格的航天員,是一場煉獄般的脫胎換骨。
相當于大學本科整整4年的課程,同時還要進行包括體質、心理、航天專業(yè)技術等140多個科目的艱苦訓練,對于航天員來說,每個科目挑戰(zhàn)的都是生理和心理的極限。
在執(zhí)行神舟十號任務前,張曉光進行低壓缺氧耐力體檢時,耐受力稍微差一點。他主動要求增加訓練強度。
“我到這里來就是為了實現(xiàn)飛天夢想,再苦再累也不怕!”張曉光天天鉚在訓練場,一次次向著極限沖鋒,臉色煞白還一再要求“再練一會”“再試一次”。
剛到北京兩年的時間,劉洋沒有踏出過航天城大門一步,每天除了學習就是訓練。
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里,劉洋面部膚色從微紅、通紅再到煞白,整個五官被擠壓變形,只見高高突起的前額……而劉洋能做的就是咬緊牙關堅持、再堅持。
正是憑著這種堅持和不懈努力,讓她成為神舟九號任務的首飛女航天員。如今,她仍然在堅持,等待著再一次出征太空。
沒有“上過天”的航天員
?。玻澳昵埃麄儜汛粝?,經(jīng)過層層選拔來到北京。他們守望信仰,堅守寂寞,一直在默默備戰(zhàn),把生命中最寶貴的年華都獻給了漫長的等待。
由于超過黃金飛行期,如今,吳杰、李慶龍、陳全、趙傳東、潘占春5名航天員已經(jīng)停航停訓,再也沒有機會為祖國出征太空。
但是,作為中國首批航天員中唯一一名沒有執(zhí)行過飛天任務、如今仍在參加學習訓練和任務備戰(zhàn)的鄧清明來說,還有機會。
鄧清明曾是神舟十號任務和神舟十一號任務的備份,他說:“那是我離航天夢最近的時候?!?/p>
備戰(zhàn)神舟十一號任務期間,鄧清明和陳冬是唯一一組參加地面組合體33天1:1驗證試驗的航天員。
33天里,在狹小的試驗艙里,各種噪音如影隨形,艙內(nèi)燈光、攝像頭24小時無處不在……這樣的密閉空間考驗的是人的心理素質、忍耐力和意志力,鄧清明高質量完成了任務。
遺憾的是,因種種原因,他與飛天失之交臂。
鄧清明心情極其復雜。但他知道,最重要的是任務的成功,而不是誰上沒上。
20年,從而立之年到如今的知天命,鄧清明仍懷揣著飛天夢,像年輕人一樣在飛天之路上不知疲倦地奔跑著。
“我會以最好的狀態(tài)迎接黨和人民的挑選,爭取在新時代中國航天的新高度留下自己的足跡,展現(xiàn)一名航天老兵的風采?!彼f。(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