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月20日電 題:王老漢種瓜記
新華社記者陳晨、張斌
種了20多年香瓜的王老漢不曾想,經(jīng)管大棚竟在不經(jīng)意間成了一件輕松事。按下電鈕,卷簾機開動,棉簾“唰唰”地往下降。不消10分鐘,百米溫室大棚就蓋上了厚厚的“棉被”。
王老漢本名王小平。“老漢”其實并不老,才剛滿54歲。只是他打小面相老,又總愛戴一頂毛線帽,穿身舊夾克,一眼望上去,著實長得“著急”了些。不知從啥時候開始,“王老漢”的綽號不脛而走。
在陜西省延川縣永坪鎮(zhèn)段家圪塔村,王老漢是最先搞起大棚的村民之一。早在世紀之交,他在兩座大棚里就種過香瓜。說是大棚,其實就是土坯墻上搭竹架,再覆上一層塑料膜。
那個時候,在黃土高原上建大棚種香瓜,還是件新鮮事,王老漢也曾嘗到甜頭?!?個娃娃的學費,全指著大棚掙哩!”可惜好景不長,2006年秋后,香瓜得了白粉病。
王老漢愁得不行,考上大學的大兒子開學在即,學費眼瞅著沒了著落。東拼西借,勉強湊夠。一邊給兒子遞上學費,他一邊犯嘀咕:“這種個瓜,咋就這么難嘞!”
種瓜確實難。不只王老漢,那些日子,段家圪塔村許多人家的大棚都經(jīng)管得不好。村干部找來專家“會診”,問題列了一籮筐:土壤肥力下降,大棚拱度不夠,棚內溫度、濕度不合適……
大張旗鼓的大棚改造就此拉開。王老漢回憶:“第一次是2008年,把竹架子換成了鋼架子。第二次是2013年,背墻從土墻換成了磚墻?!毕愎系钠贩N也換了,變成了高產(chǎn)高甜的“紅籽小瓜”?!耙唤锬芏噘u5元錢,口感好,聞著也香?!蓖趵蠞h說。
可辛苦一點沒少,甚至比過去還累。電線要從家里拉,水得從窖里抽,再用長長的管子引進棚內。最難纏的還是收放草簾。每天天一亮,王老漢就得手腳并用爬上背墻,把每座大棚的55塊卷簾一一收起,一次就得個把小時,還要妻子在棚下幫忙,到了傍晚再一一放下?!澳菚r候天天泡在棚里,每天最少8個小時。種瓜那個累啊?!蓖趵蠞h說。
比種瓜更難的還有日子。2017年,妻子突發(fā)腦溢血,一場開顱手術把家中積蓄一夜清零,還拉了一屁股債。
幸運的是,就在這一年,因病致貧的王老漢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始享受精準幫扶政策:妻子每年復查一次,近萬元的醫(yī)藥費能報銷7千多,家庭簽約醫(yī)生還定期上門送診。他本人也當上護林員,每年有8000元的收入。
稍稍喘了口氣,王老漢又開始盤算著種瓜。還沒等他回過神,一場“大棚革命”已悄然在段家圪塔村掀起:縣里出資,為全村改造或新建了75座百米大棚,其中23座給了貧困戶。王老漢家的一座大棚也在改造之列,政府出錢修通水、電、路,大棚內實現(xiàn)了恒溫,還鋪上了滴灌設施。
“好事還沒完哩!”王老漢說,政府獎給他家8000元產(chǎn)業(yè)發(fā)展資金,包扶干部幫忙申請到5萬元扶貧貼息貸款?!拔乙还赡X兒都投到棚里了,買了進口塑料薄膜,還架上了自動卷簾機。沒啥猶豫的,干部幫忙,咱自己也得努把力!”
縣里又從山東壽光請來技術員,手把手教他種瓜。“啥時候剪枝,啥時候澆水,水肥比例咋控制,技術員一樣一樣給咱教。種了一輩子瓜,還真不知道有這些門道哩!”王老漢說,“現(xiàn)在都是自動化的,早晚到棚里轉一兩個小時就夠了?!?/p>
靠著新大棚,王老漢去年試種了一茬香瓜,賣了2萬元,產(chǎn)量比過去提高60%,貧困帽就此甩掉。5月時,村里舉辦“賽瓜會”,他家的瓜還得了一個“三等獎”。
春節(jié)臨近,他已經(jīng)開始盤算著來年的計劃?!案刹慷颊f了,年后就幫我再改造兩座大棚。設備我都買好了?!蓖趵蠞h把信心掛在臉上,“明年我再好好種瓜,爭取拿個一等獎!”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