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去上班,我去幼兒園
我不哭也不鬧,問聲老師好
?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
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
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
?
當唱起這兩首兒歌,心中是否浮現(xiàn)隱約不安?
是的!暑假即將過去,就要開學啦!
說起送孩子上幼兒園,
寶媽寶爸們心中五味雜陳,這就是場“硬仗”啊!
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入園,
不妨提前準備,挑選一些兒歌引導孩子,打有準備的仗!
兒歌,顧名思義,就是適于兒童聆聽吟唱的歌謠。
兒歌淺顯明快、郎朗上口、寓教于樂,
也是孩子們最早接觸最易接受的音樂和文學形式。
?
兒歌根植于民間,口耳相授,傳唱了幾千年。
古代,稱之為童謠、童子謠、孺子歌、小兒語……
《左傳》中就有“卜偃引童謠”的記載。
透過莫高窟壁畫,我們看到童年的快樂古今相通。
明代呂近溪《小兒語》序云,
兒之有知而能言也,
皆有歌謠以遂其樂,
群相習,代相傳,
不知作者所自。
?
意思是:
小孩懂點事能說話之后,
都會有歌謠讓他們念著玩,
小孩們一起學唱歌謠,代代相傳,
卻不知道歌謠出自哪個作者之手。
清代鄭旭旦編撰了《天籟集》
更是肯定了兒歌的價值,
稱兒歌是“天地之妙文”,
“真率渾成”“令人咀味不盡”。
?
兒歌雖短小淺白,但詞句流暢、合轍押韻,
或描摹事物,或喻事明理,充滿想象力,
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世界的一把金鑰匙。
?
有的兒歌描繪山水草木、鳥獸魚蟲
一只青蛙一張嘴
兩只眼睛四條腿
撲通一聲跳下水
?
這首兒歌不僅生動描繪了青蛙的模樣,
還嵌入了一些簡單的數(shù)字,
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對數(shù)的初步認識。
?
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
阿嫩阿嫩綠地剛發(fā)芽
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
這首《蝸牛和黃鸝鳥》清新質樸,
敘述了動物之間發(fā)生的一段有趣的故事,
可以讓孩子們學習蝸牛鍥而不舍的精神。
?
類似的兒歌還包括《兩只老虎》《小燕子》《數(shù)鴨子》等等。
?
有的兒歌描述日月星辰、春夏秋冬
一閃一閃亮晶晶
滿天都是小星星
掛在天上放光明
好像許多小眼睛
?
由莫扎特鋼琴曲改編而來的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中文版《小星星》)
靈動而夢幻,是世界兒歌史上的一顆明珠。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這里有紅花呀,這里有綠草
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
這樣的一幅春日圖景,
無疑是令人動心和陶醉的。
大自然才是孩子們最美好的課堂。
?
類似的兒歌還包括《太陽》《月亮船》《雪絨花》等等。
?
有的兒歌以幼兒視角模仿成人勞作
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
刷了房頂又刷墻,刷子飛舞忙
哎呦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
?
這首兒歌生動刻畫出小小“粉刷匠”
在勞動時喜悅的心情和頑皮的神態(tài),
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勞動和樂觀向上的精神。
?
我是小海軍,開著小炮艇
不怕風,不怕浪,勇敢向前進
?
這首兒歌堅定、有力、雄壯。
海軍是深受孩子們喜愛和崇敬的形象,
通過模仿,可以告訴孩子們遇事要沉著勇敢。
?
有的兒歌介紹生活常識、培養(yǎng)良好習慣
例如,學習刷牙: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張開小嘴巴
刷左邊,刷右邊,上下里外都刷刷
用餐禮儀:
小調羹手中拿,一口飯一口菜,吃飯時不喧嘩
交通安全:
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
有的兒歌融入品德教育、促進身心發(fā)展
例如,孝敬父母:
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
勞動了一天,多么幸苦呀
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
珍惜友情: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
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拾金不昧: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
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
?
有的兒歌帶有很強的游戲性,邊玩邊唱
國家相冊《兒時的游戲》
老狼,老狼,幾點了?一點了!
丟啊,丟啊,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
《老狼老狼》《丟手絹》《跳皮筋》
都是孩子們玩得根本停不下來的游戲。
小伙伴們聚在一起,
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笑,
這是真正快樂的童年時光。
?
有的兒歌將古典詩詞改編成歌,邊唱邊學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
袁枚這首被冷落了三百年的詩,
被貴州大山里的老師和孩子們喚醒,
童聲清澈宛如天籟感動了無數(shù)人。
?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
國學無國界,
在南非烏坦多社區(qū)托兒所,
孩子們唱起《詠鵝》,也是別有一番趣味。
?
類似的兒歌還包括《三字經(jīng)》《明日歌》《魚戲蓮葉間》等等。
?
還有一些傳唱至今的童謠,也許沒有多少“意義”
拔蘿卜,拔蘿卜,嗨吆嗨吆,拔蘿卜,嗨吆嗨吆,拔不動。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嘰里咕嚕滾下來。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唱大戲。接姑娘,請女婿。小外孫子也要去。
扁擔長,板凳寬。板凳沒有扁擔長,扁擔沒有板凳寬。
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 給小和尚講故事。
……
但幽默詼諧、膾炙人口,深受一代又一代人喜愛。
?
兒歌不只記錄快樂,也有訴說苦難的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賣報的小行家
不等天明去等派報
1933年聶耳在上海街頭,
巧遇賣報女孩“小毛頭”。
有感于小女孩的悲慘遭遇,
聶耳作曲,邀安娥填詞,
創(chuàng)作了這首《賣報歌》,
既道盡心酸,又滿懷期冀。
“總有一天光明會來到”
?一個世紀過去了,
這首歌的主人公——
楊碧君還活著,現(xiàn)已年近百歲。
?
時過境遷,兒歌卻永遠不會過時。
在幼兒早期啟蒙教育中,兒歌尤其難以替代。
?
近年來,我國兒歌創(chuàng)作隊伍日漸萎縮,
能夠廣為流傳的兒歌難得再見,
倒是一些流行歌曲在孩子們中盛行起來。
《小蘋果》《大王叫我來巡山》《咖喱咖喱》……
?歡快的旋律,極高的接觸率,
孩子們唱跳起來格外有“萌”點,深受喜愛。
但也引發(fā)了“過度成人化”的擔憂。
也有家長表示,
不能說孩子們現(xiàn)在不喜歡唱兒歌了,
而是讓孩子們喜歡的兒歌太少。
(文/陳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