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題:他們,帶你重溫光輝歲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人物掃描
新華社記者丁小溪、郝曉靜、姜偉超
“我們無量山的櫻花開了。你要來還是不來?你要來,我們就等著你……”清亮而悠揚的歌聲,粗獷而奔放的舞姿,激蕩著穿透人心的力量。
這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藝術家阿本枝熱情演繹的一曲“跳菜”歌舞。談起40年來家鄉(xiāng)的翻天巨變,阿本枝掩不住內心的激動。此刻在他的身后,一張彝族“跳菜”隊舞動鄉(xiāng)里的生動照片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如今,走進國家博物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便如同踏上改革開放40年的時光機。那一個個穿梭于歷史鏡頭前的人物,正帶領著我們重溫這段波瀾壯闊的光輝歲月,感悟穿越時空的情感共鳴。
40年前,發(fā)軔于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大包干”,拉開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炸響了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
就在那個冬夜,35歲的嚴金昌與另外17戶村民在一張褶皺破損的薄紙上,堅定地按下了一片紅手印。第二年,村民家的院子里,頭一回堆滿了糧食。
如今,展廳中赫然擺放著一尊銅像,40年前這些“改革英雄”立下“生死狀”的歷史瞬間被永遠定格。那一枚枚鮮紅的手印,似乎仍沸騰著當年的熱血。
“那時,我們冒死搞起包產到戶。這些年,從人人分地到人人持股,今年又人人分紅,日子越過越好了?!薄按蟀伞睅ь^人嚴金昌說。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距離小崗村約2000公里外的騰格里沙漠南緣八步沙,隨著國家“三北”防護林工程的啟動,6位年齡加起來300多歲的老漢,也在一份承包沙漠的合同書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誓用白發(fā)換綠洲。
這一干,就是37年。
父死子繼,三代接力,把大漠變林場,把林場變公司。展覽中,“六老漢”與其后代“六兄弟”感人的治沙事跡占據了整整一面墻,令無數參觀者駐足感慨。
“這片沙漠是我們拿手摳開的,樹是我們用汗水澆活的。治沙保衛(wèi)戰(zhàn)是替20年、50年甚至100年以后的子孫打的,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薄傲值堋钡睦洗?、如今的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目光堅定。
上世紀90年代,就在治沙老漢們揮鍬植新綠之際,電力工人張黎明正和他的同事在一望無際的鹽堿地中艱難跋涉,以人拉肩扛的方式,翻山越嶺,架設線路。
工作30多年來,累計巡線8萬多公里,完成故障搶修作業(yè)近2萬次……被譽為電力搶修“活地圖”的“時代楷?!睆埨杳?,此刻正站在自己的照片前,分享著他對我國電力發(fā)展輝煌歷程的切身感悟。
“許多曾經的鹽堿灘涂,如今已是智慧城市,隨處可見風電、光伏等發(fā)電設施。電網建設及運行也從最初的人拉肩扛,變成現在的無人機、智能巡檢機器人,更加安全可靠?!睆埨杳髡f。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改革開放40年,也是科技工作者奮力尋求科技創(chuàng)新從“跟跑”到“并行”再到“領跑”跨越的40年。
凝視著展廳中的蛟龍、海龍、潛龍“三龍”體系深海探測裝備模型,自然資源部國家深?;毓芾碇行募夹g部副主任楊磊十分感慨。
“40年來,我們在裝備能力和技術手段上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飛躍。以前我們只能看著外國人水下拍到的照片和視頻,但自從有了‘蛟龍?zhí)枴率刻枴容d人潛水器,我們可到深淵區(qū)、熱液區(qū)實地探索,就像愛麗絲夢游仙境一樣,非常奇妙?!睏罾谡f。
改革開放40年,更有一代代中國人走出國門,深刻感知著中國與世界同頻共振的脈搏。
展廳中的一張照片,記錄了中國專家在2018年科特迪瓦水稻技術海外培訓班上向學員介紹水稻品種的情景。
“這些年,我們?yōu)楫數嘏嘤隽?0余個水稻新品種,產量和品質較當地主栽品種大幅度提高,其中更有4個新品種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中國品種’。這是對中國專家的肯定,更是對中國農業(yè)技術的肯定。”照片的主角、中國援科特迪瓦農業(yè)技術組水稻專家張勇自豪地說。
如今,張勇已對這片浸灑了無數中國援非專家心血與汗水的熱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堅信,5年來持續(xù)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必將進一步加快中國的開放步伐,拉緊中國與世界人民的命運紐帶,在新起點上書寫改革開放的新篇章。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