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老媽的孤獨, 藏在你看不見的地方
2019-02-11 11:50:37 來源: 半月談
關注新華網(wǎng)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長沙岳麓區(qū)一所社區(qū)養(yǎng)老院,69歲的王愛云(化名)總是默默坐著。在外人看來,王愛云有豐厚的養(yǎng)老金,還有個孝順兒子,算是在“安享晚年”了,但王愛云自己對此卻不確定。

  “他們一走,我就想哭”

  “我兒子每天晚上都過來陪我睡,但是他從來不像你們一樣陪我講話,和我?guī)缀鯖]有什么有意義的交流。有一次我主動跟他說陪我聊聊吧,他一臉愕然地回答,聊什么呢?”王愛云說,“每次他就是坐著玩手機。只是覺得家里多了一個人,不覺得他在陪我。”

  “你們忙就別來看我了,不用老待在這兒,快工作去吧,我身體好著呢,別擔心……” 71歲的王素珍,不想成為拖累兒女的母親。

  在兒女面前一直堅強的她,在義工面前卻無比脆弱?!捌鋵嵨姨貏e想要兒女陪在身邊,但是不敢說。他們一走,我就想哭。”

  61歲的曹爺爺曾是單位的“大人物”,應酬多,習慣了喝酒抽煙的他,60歲就中風失語了?,F(xiàn)在連說話都“流涎”,脾氣暴躁,被送到養(yǎng)老院后更是怨氣沖天。

  曹爺爺不能接受從崗位退下帶來的變化,也不愿與人交流,經(jīng)常一個人嚎啕大哭。一直期盼著家人探望,可當家人來看他時,又裝出老年癡呆的樣子,把自己封閉起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愛與陪伴”主要創(chuàng)始人李贊見過太多這樣的場景:“中國人對兒女傾盡心血,老年時很難承受兒女不在身邊的巨大落差。得不到關懷的老人們,常產(chǎn)生被遺棄的感覺以及自悲自憐的情緒?!?/p>

  “中國的老人特別隱忍,真實的想法不敢和兒女說,即使說了,很多時候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只能壓抑在心里。”“愛與陪伴”義工沈冰說。

  半月談記者敲響沈陽市文安路49號樓一戶房門,77歲的獨居老人劉孝云打開門。

  “小女兒在澳門當老師,在珠海有兩套房子,每套房子我都有鑰匙和自己的臥室,隨時可以去。大女兒每周都來,還雇人打掃衛(wèi)生呢。”老人一臉的驕傲。

  “挺好,兒女們孝順!”記者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接受采訪的老人都要先夸一夸自家兒女,但是說起“孤獨”,老人們共同的感受是:這個坎不好邁!

  喧囂散盡,夜深人靜,漫無邊際的孤獨感一波波襲來?!瓣P燈睡下,屋里特別靜,腦海里總是想想這個孩子想想那個孩子,總是想過去的事?!眲⑿⒃崎_始哽咽:“人老了悲在孤獨。湊在孩子跟前不孤獨,可孩子有家,不能總往前湊?!?/p>

  68歲的長沙望城區(qū)的曾奶奶,是家人眼里屢教不改的“壞孩子”,她最大的毛病就是“買保健品”。

  “都過期了還沒用,又買來一堆新的……我也知道買保健品沒太大用,但有一種很關心你讓人很舒服的感覺。人家陪你聊了那么久,哪能不買?”

  “以后我只去聽,再也不買了?!边@話曾奶奶說了無數(shù)次。

  拔出插在老人胸口的孤獨利劍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醫(yī)學分會主任委員李凌江說,進入老年階段,常見的精神問題有三種:一是智力、記憶力下降,二是孤獨、焦慮、不安全感等負面情緒增加,三是出現(xiàn)幻覺、幻想等病理性精神疾病。

  “老人離開工作崗位后,社會交往圈變小,再加上身體健康狀況下滑,容易出現(xiàn)焦慮、孤獨、抑郁情緒,此時尤其需要關愛?!?李凌江說,太多負面情緒如果得不到疏解,會更加劇生理上的疾病,造成抑郁傾向,嚴重時甚至可能選擇自殺。

  中國老人大都認為晚年的理想狀態(tài)是和兒女生活在一起,他們自我陪伴能力弱,普遍需要從家人身上汲取愛和溫暖。

  “缺少精神慰藉,將成為困擾我國老人的主要問題之一。這其中既有想念子女的孤獨感,也有老年時期精神生活得不到滿足的空虛感?!遍L沙市老齡辦主任郭華說,因此,在給老人們提供必要的醫(yī)養(yǎng)條件之余,長沙開始重視滿足老人的“社交需求”“精神需要”?!霸卩l(xiāng)村,空巢老人居多,我們試行‘老人群居’,讓低齡老人照顧、陪伴高齡老人,并推出一些娛樂、手工活動。在城市社區(qū),大力推行老人大學等,讓老人們找到各種興趣愛好群體,豐富自己的生活?!?/p>

  “老人們很容易喪失自我價值感,認為‘沒有用了’‘就是等死’。我們對于老人的關愛,應該體現(xiàn)在他們‘被需要’上,激發(fā)內(nèi)在力量,讓他們因為被重視而充滿希望,比如養(yǎng)老院讓老人們做一些小零食、手工藝品拿去賣,老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價值、被需要,精神滿足感大大提高,不會再覺得自己是沒用的人?!崩钯澱f。

  愛是排解孤獨的法寶,很多人都沒有想到,老年人的愛情世界也能如此色彩斑斕。

  給予蔡升培老人幸福的就是“黃昏戀”。喪偶近20年后,蔡升培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現(xiàn)在的老伴,在雙方子女的支持下走入婚姻殿堂。

  蔡升培也經(jīng)常勸一些喪偶的老人找個伴,這樣互相有個關照,也能學到很多東西?!坝腥嗽诩揖陀信晤^,心情也不一樣。”

  采訪過程中,記者在一名戀愛中的老人臉上,看到了憧憬和幸福。即使子女還沒有點頭,即使兩位老人目前身處異地一個月只能見兩面。

  除了尋找愛情,不少老人希望能找三五個脾氣對頭的人住在一起,雇個保姆,這樣既不會孤單,還能相互有個照應。

  扶持老人跨過孤獨的“終極門檻”

  春節(jié)即將到來,長沙一所養(yǎng)老公寓的房間里,黃爺爺?shù)募胰瞬坏貌幻鎸λ摹白罱K時刻”。病床上,黃爺爺痛苦、急促地呼吸著,兒女們有的看著手機,有的偷偷抹淚。雖然家人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但離別到來,仍顯得不知所措。

  看到手足無措的兒女和無助的老人,一名義工走近黃爺爺床邊,拉著他的手,輕輕地說:“您哪里疼,我?guī)湍嗳唷?/p>

  “不要怕,到了那邊,哪里有光,就往哪里走”“你是一個好爸爸,這么多年辛苦了,家人都很愛你,不管你去了哪里都會想念你……”義工在黃爺爺耳邊輕輕念叨。

  病床上的黃爺爺,原本急促的呼吸漸漸平穩(wěn),渾濁、倉皇的眼睛,逐漸變得柔和起來,慢慢地停止了呼吸。

  李凌江說:“臨終老人,是弱勢群體中的最弱者。孤獨的困擾、疾病的威脅、死亡的恐懼,是大部分臨終老人面臨的三大困境。”

  臨終老人一般生活不能自理,經(jīng)濟不能自主,精神不能自足,需要一定的醫(yī)護治療,普通養(yǎng)老院沒有能力也不愿意接收他們,其他醫(yī)院也幾乎不會收治絕癥臨終患者。對于這些人而言,臨終關懷成了一根救命稻草,扶持著他們安靜圓滿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時光。

  中國已經(jīng)告別經(jīng)濟落后、物質貧乏的時代,迎來了物質生活比較充裕的時期。大部分城市和農(nóng)村老人在衣食住行和基本醫(yī)療方面都有一定保障,但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心靈呵護的服務供給嚴重不足。

  李贊說:“許多重癥老人感到?jīng)]有力量、沒有希望、沒有熱情,與孤獨寂寞相伴,對死亡倍感恐懼無助。精神慰藉跟不上,即使物質條件再好,老人也很難感覺到晚年生活質量高,養(yǎng)老機構、社區(qū)和社會所提供的養(yǎng)老服務也很難被認為是高端的養(yǎng)老服務?!?/p>

  臨終重癥老人特別容易遭受孤獨和恐懼的折磨。臨終和死亡是人生的自然歸宿,一個人必須獨自面對這一結局,但在臨終關懷鏈條中,如何幫助老人跨過最后這一“終極門檻”?從技術的角度看,臨終關懷、護理是以臨終者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的整體護理,是通過精神、心理和身體上的護理,讓臨終者及其親屬盡快進入角色,接受和應對即將接受死亡這一事實,扶持老人在安然、祥和的狀態(tài)中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半月談記者 謝櫻 汪偉 李宇佳)

  記者手記:留“一只耳朵”給老爸老媽

  我走訪了幾位獨居的老爸老媽,發(fā)現(xiàn)時至年關,他們的生活又有了新盼頭。此時,可能一個“我不回來了”的電話,就會將希望擊得粉碎。也許兒女們有太多這樣那樣的理由,老爸老媽們只能一一接受,因為他們已經(jīng)失去了“撒嬌”的資格。如今,他們需要用成年人的理智對抗不斷幼稚化的心靈,排解無盡的絕望。

  一位獨居老人對我說,每天最難的是晚上。關燈睡覺的一剎那,屋子里靜得可怕,這種靜是一種折磨,腦子里不斷播放著從前的畫面,子女、親人。總是要告訴自己必須睡了,強迫大腦關機??墒敲魈炷?還要經(jīng)歷同樣的夜。

  “小女兒上學時,我每天給她1元錢,有一次我過生日,自己都忘了,她卻記著,背著小手回家,身后藏了一個生日蛋糕……”老人哽咽了,話變得不再連貫,“那是……孩子……一周的生活費啊!我告訴她……再也不要這樣了!”

  如果不是這哽咽,記者會認為老人的生活輕松快樂。當記者問她是否感覺孤單時,老人沉默了,說起了那可怕的夜。

  我走訪了5位獨居老人,有的是幸福的,或子女常伴左右,或有老伴偕老,或遇到遲暮的愛情;也有的是不幸的,子女遠居海外,老伴故去,再遇愛情卻遭家人反對。記者內(nèi)心生發(fā)出一種強烈的感觸:當孩子小時,不會說話,父母會盡力感知孩子的想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但當父母老了,他們卻只能將困境和真實想法深深埋藏心底,而子女卻誤以為他們挺幸福。

  老爸老媽們的行為,越來越像“小孩”,但很少有子女能夠成為老爸老媽的“父母”。我采訪的一名80多歲的老人向女兒提出“不行就送我去養(yǎng)老院吧”,女兒說“我想想”。結果老人轉頭就向鄰居哭訴,原因是她覺得女兒應該嚴厲“呵斥”她怎么會有這種想法,而不是真的考慮送她去養(yǎng)老院。

  每一家的父母子女都是生死之交,也許子女并不是不愛父母,也不是不愿照顧,只是與老爸老媽間鴻溝漸深,缺乏理解,又懶得修補罷了,這是一場不該有的“誤會”。

  傾聽、理解,留“一只耳朵”給我們的老爸老媽。(半月談記者 汪偉)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雪落合肥景色美
雪落合肥景色美
“兒童村”里最美的光
“兒童村”里最美的光
山西太原:科技館里樂享假期
山西太原:科技館里樂享假期
江山如畫,想把春的故事講給你聽
江山如畫,想把春的故事講給你聽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099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