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3月4日電 題:百歲老兵的初心本色
新華社記者林浩
“大家都能捐,為什么我不能捐?”這是一句來自百歲老人的提問。不久前,江西省高安市大城鎮(zhèn)因愛心捐款發(fā)生的一段小插曲讓工作人員們印象深刻。
這位提問的百歲老人名叫陳訓楊,是高安市大城鎮(zhèn)洲上村村民。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通過多種渠道踴躍奉獻愛心、捐款捐物。陳訓楊也密切關(guān)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fā)展變化,“作為一名老黨員和退伍軍人,我年紀大了,只能通過捐款的方式貢獻自己的一些力量?!标愑枟疃挷徽f,將2000元錢交至村委會工作人員手中。值班工作人員對陳訓楊家庭情況比較了解,在向陳訓楊表示感謝后,卻無論如何也不肯收下他的捐款。
“他們不僅不肯收我的捐款,還問我家里缺什么物資,防護用品和生活用品夠不夠?!标愑枟罨貞浧甬敃r的場景有些感動。感動之余,陳訓楊又有些著急,才說出那一句讓工作人員們印象深刻的提問。
“家里什么都有,這么多年得到國家和政府的關(guān)心愛護,我生活得很幸福,請一定要接受我的捐款,這樣我才會心安。”在老人再三堅持下,工作人員只能接下這份沉甸甸的愛心。
1920年出生的陳訓楊衣著樸素,左眼因眼球摘除留下的疤痕有些與眾不同,多年來,這位“與眾不同”的老人深藏功與名,在家鄉(xiāng)默默耕耘數(shù)十年,但赫赫戰(zhàn)功早已隨歲月一起被印刻進陳訓楊布滿皺紋的面龐。
兩次一等功、一次三等功,渡江戰(zhàn)役“水上英雄”……陳訓楊家中,一個個軍功章被小心翼翼地珍藏著,上面雖已鐵銹斑斑不如昔日那般奪目,但軍功章背后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依舊讓人肅然起敬。
陳訓楊于1948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49年的渡江戰(zhàn)役中,他成為“突擊隊”成員之一,率先渡江搶占渡口,為大軍開路。戰(zhàn)役中,陳訓楊冒著槍林彈雨,在最寬處達10余公里的江面上來回接送戰(zhàn)友,戰(zhàn)火猛烈,小木船被炸成碎木板,陳訓楊只好浮著木板漂上岸,300人的“突擊隊”僅50余人成功上岸,再到最終完成突擊任務(wù),幸存者僅有13人,陳訓楊僥幸生還。在這場戰(zhàn)役中,陳訓楊勇猛果敢,榮獲一等功,被授予“水上英雄”稱號,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沒過多久,陳訓楊又投身到西南戰(zhàn)役中,他肩扛重達30多斤的輕機槍,曾在一天之內(nèi)負重走了90公里,被授予“行軍模范”稱號。在隨部隊南征北戰(zhàn)的歲月里,陳訓楊參加了十余場戰(zhàn)役,屢立戰(zhàn)功,由于長期負重,他的右肩肩胛骨早已嚴重變形。
老人身上的一處處傷痕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槍林彈雨的歲月,這些傷痕成為記錄那段歲月的“軍功章”。
帶著這些“軍功章”,陳訓楊在1955年復(fù)員,回到家鄉(xiāng)從事水利建設(shè)工作。僅有的300元復(fù)員補貼讓陳訓楊在家鄉(xiāng)開始了新的“征途”。他買回兩頭水牛,并將剩下的錢分發(fā)給生活困難的親戚鄰里。
“立功不要驕傲,要再接再厲,以普通黨員的身份搞好家鄉(xiāng)建設(shè),另立新功!”陳訓楊始終未忘部隊首長對他的囑咐,在日后的歲月里,每當組織需要時,陳訓楊始終沖在前線。
1958年,陳訓楊受命參與高安上游水庫建設(shè),任施工團第三連指導員。在修筑大壩期間,他搶著干累活臟活,始終堅守在當?shù)厮こ探ㄔO(shè)一線,多次受到表彰。但因忙于工作,陳訓楊對家人多了一份虧欠,子女出生時陳訓楊都未能陪在妻子身旁。
植樹造林、果園開發(fā)、河流清淤……陳訓楊總是事事沖在前線,時至今日仍想為祖國做點事情。他用百年的歲月踐行著自己的職責使命。
“陳老德高望重,他心里總想著能再為大家做些什么?!敝奚洗宕逯毾閯尤莸卣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