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地里“保”出一座脫貧村
2020-04-30 22:01:26 來源: 新華網(wǎng)
關注新華網(wǎng)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長春4月30日電? 題:沙土地里“?!背鲆蛔撠毚?/strong>

  新華社記者薛欽峰

  4月底,吉林各地迎來大田播種期。在松原市乾安縣丙字村,一片片玉米地被金黃色的秸稈覆蓋,不時能看到拖拉機從田間駛過。丙字村近年興起秸稈覆蓋還田和免耕播種的保護性耕作模式,不僅讓貧瘠的沙土地逐漸改善,也“保”出了一座脫貧村。

  這幾天,村民李金玉一直在地里忙活。只見拖拉機牽引著免耕播種機,在覆蓋著秸稈的土地上一邊行走一邊播種。李金玉介紹,去年玉米秋收后把秸稈蓋在地上,春天不翻地、不起壟,直接免耕播種,這樣就能保護土地?!暗亓σ蔡岣吡?,一公頃玉米比過去增產(chǎn)3000多斤。”他說。

  這是丙字村為擺脫貧困增加收入而做的新嘗試。經(jīng)過幾年實踐,李金玉嘗到了“甜頭”。但說起過去,種了一輩子地的李金玉皺起了眉:“以前剛播完種沒幾天,大風就把種子刮跑了,還得重新再種。一公頃玉米產(chǎn)量不足萬斤,村民生活很苦啊。”

  丙字村位于吉林西部半干旱區(qū),過去這里風沙大,土地鹽堿化嚴重,是當?shù)赜忻呢毨Т?。以往春耕,一些錯過了玉米最佳耕種期的村民,只能改種成熟期較短的糜子等作物,但產(chǎn)量低、不掙錢。土地貧瘠,交通閉塞,村民們長期僅能維持基本生存。

  2015年,乾安縣農(nóng)機技術(shù)推廣中心的藺向志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來到丙字村。面對一片片沙土地,藺向志開始挨家挨戶走訪村民,了解大家的想法。

  “要是這土地能多打點糧,生活就會好很多。”那時李金玉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從事農(nóng)業(yè)工作多年的藺向志意識到,要想徹底改變村子的貧困面貌,就得改變貧瘠的土地。

  了解了村子的情況,藺向志打算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shù)來改善土壤質(zhì)量,但推廣并不順利。對于習慣了傳統(tǒng)耕作方式的村民來說,把秸稈全部還田后進行免耕播種還是個新鮮事,都不敢輕易嘗試。但藺向志信心十足,他鼓勵村干部和黨員帶頭操作。

  “都窮了一輩子了,要想改變就得試試?!崩罱鹩裾f,自己是村里的老黨員,2015年秋收后,帶頭把玉米秸稈還田。2016年春天,他租了免耕播種機,雇了司機,開始嘗試保護性耕作。如今,丙字村629公頃土地全部采取保護性耕作,每年帶動全村增收近200萬元。

  糧食增產(chǎn)了,土地也值錢了。曾是貧困戶的孫德山老兩口有一公頃多耕地,過去由于糧食產(chǎn)量低,每年流轉(zhuǎn)土地收入只有1000多元,現(xiàn)在收入達4000多元。如今老兩口還養(yǎng)起了雞鴨,加上流轉(zhuǎn)土地,一年收入1萬多元?!拔覀兒屯恋匾黄鹈撠毩恕!睂O德山笑著說。

  去年年底,丙字村30多戶貧困戶全部實現(xiàn)脫貧。這兩年,村子周邊的風沙也變小了——為進一步改善環(huán)境,藺向志正帶領村民在村子周邊種樹?!耙呀?jīng)種了幾千棵了,村子西邊建了防風林,東邊種上了果樹,將來這些樹不僅能抵御風沙,還能為村民創(chuàng)造效益。”藺向志說。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21112593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