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衛(wèi)士——記西藏軍區(qū)某邊防團“里孜戍邊模范連”
2020-09-03 07:44:13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wǎng)
微博
Qzone
圖集

西藏軍區(qū)“里孜戍邊模范連”官兵巡邏路上通過危險路段。王乾/攝

  喜馬拉雅山脈北麓、雅魯藏布江源頭的馬泉河畔,駐守著西藏軍區(qū)最西端的連隊“里孜戍邊模范連”。這里距離拉薩884公里,駐地全年7級以上的大風刮不停,空氣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qū)的50%,連隊官兵以青春和熱血忠誠守護著邊防線上的21個界樁和39個山口通道。

  不久前,“里孜戍邊模范連”官兵以戰(zhàn)備拉動的形式徒步拉練至營區(qū)附近的仲巴烈士陵園,指導員高軍杰給官兵們講述起連隊先輩們的戰(zhàn)斗故事。

  當年戰(zhàn)場上的硝煙已經(jīng)散去,但站在安靜的烈士陵園里,看著一座座有名或無名的墓碑,聽見路過車輛不時響起致敬的鳴笛聲,似乎都在訴說著戰(zhàn)斗并未遠去。

  連隊成立以來,出色完成了平叛剿匪、封邊控邊、維穩(wěn)執(zhí)勤、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官兵們每年執(zhí)行巡邏、潛伏任務百余次。近年來,先后有22名官兵長眠在雪域高原。傾聽著先輩的英雄故事,去年入伍的列兵王浩翔說:“來到邊防,就意味著隨時準備戰(zhàn)斗?!?/p>

  忠誠

  “里孜戍邊模范連”營房矗立在遼闊的仲巴草原上,正值盛夏,極目遠望卻看不到一棵樹。連隊昆木加哨懸掛著這樣一條橫幅:“4.5公里——4500公里”。哨長土旦旺久解釋說:“4.5公里是哨所距離邊境的距離,4500公里則是昆木加與北京的距離?!?/p>

  “這里,離北京很遠,離黨卻很近?!敝笇T高軍杰說,駐守風雪高原,身體可以缺氧,精神不能缺鈣。連隊黨支部始終把舉旗鑄魂放在第一位,注重加強理論武裝,矢志鍛造讓黨和人民放心的“高原衛(wèi)士”。

  這里離繁華很遠,離界碑很近。官兵的真情告白沒有華麗的字眼,但他們的忠誠早已熔鑄在一次次任務中。

  2015年春節(jié),上士盧紅超擔任潛伏任務,在海拔5500多米的山口雪地一趴就是兩小時,瞪大眼睛死死盯住通道,等完成任務,盧紅超已成雪人,身上多處被凍傷。

  軍醫(yī)李向勇說,每次拿到體檢報告,官兵們都不敢細看。腸胃病、心臟病、關節(jié)炎……隨便拎一份出來都有問題。

  “里孜戍邊模范連”駐地位于海拔4560米的日喀則市馬泉河畔,過去,受條件限制,連隊官兵只能喝由雪水、雨水、河水匯聚而成的井水,水中氟、砷等礦物質含量超標,味道苦咸,長期飲用“苦水”,老兵們普遍患有牙齒掉落、脫發(fā)等病癥。

  近年來,西藏軍區(qū)大力提升邊防建設質量,連隊建成了新營區(qū)。施工隊施工時還采用我國一流的寒區(qū)打井技術,鑿破凍土層,向下挖了215米,終于掘到深泉。砌上保溫磚、安裝過濾網(wǎng)、鋪設抽水管、裝上凈水器,困擾“里孜戍邊模范連”官兵半個多世紀的“苦水”難題至此徹底得到解決。

  “里孜戍邊模范連”駐地降雪期達6個月以上,自然條件惡劣,但每次巡邏任務,官兵們都搶著去。列兵王超新兵下連就申請執(zhí)行巡邏任務,經(jīng)歷的海拔高度短時間內(nèi)從3800米到5000多米,高原反應襲來令人頭痛欲裂。班長讓他原地休息,但王超卻說“巡邏不到點,就是當逃兵”,咬牙追上隊伍繼續(xù)執(zhí)行巡邏任務。

  2019年國慶,“里孜戍邊模范連”官兵按計劃執(zhí)行節(jié)日戰(zhàn)備巡邏任務。巡邏車在茫茫無人區(qū)中穿行,經(jīng)過一段戈壁路段時,車輛意外陷入泥沼,大家多次嘗試將巡邏車拉出,卻都無濟于事。此時的無人區(qū)內(nèi)天寒地凍、雪花飛舞,天色暗下來以后,遠處還不時傳來狼嚎的聲音。

  大家守在車里等待救援,官兵們輪番講笑話御寒,回憶先輩的戰(zhàn)斗故事鼓舞士氣,整整堅守21小時。獲救后,官兵們乘車繼續(xù)踏上巡邏路。

  2008年連隊奉命執(zhí)行邊境封控任務,官兵們頂風冒雪,克服惡劣環(huán)境在雪地中長時間潛伏,共抓獲越境偷渡分子7名,榮立集體一等功。

  精武

  “里孜戍邊模范連”所屬的昆木加哨所,屹立于海拔4960米的茫茫荒原,“昆木加”藏語的意思為“鮮花盛開的天堂”。但是來到哨所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很難看到鮮花,官兵們開玩笑說,昆木加哨所只有兩個季節(jié):冬季,或者大約在冬季。一到冬天,哨所駐地就“只剩兩種顏色”:黑色的大山和白色的雪。

  “高地方、苦地方,建功立業(yè)的好地方?!遍L期扎根邊疆,“里孜戍邊模范連”官兵苦中有樂,積極向上,把苦寒寂寞的生活過成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連隊營房建成之初,“萬里無云,十里無樹”,和野外并無太大差別。戰(zhàn)士孫義勇望著滿目荒涼,發(fā)誓要打破紀錄,在海拔4560米的營區(qū)內(nèi)種活樹。

  然而這里凍土層深,寒冷干燥,種下的樹苗死了一批又一批。孫義勇不信邪,給樹苗穿上“保暖衣”,戴上“防寒帽”,不斷改良土壤,更換樹苗品種,3年后,終于看到一棵沙棘樹在寒風中吐露嫩芽。

  如今,在一茬茬官兵的努力下,連隊營區(qū)的樹苗已經(jīng)達到了1∶3的存活率。就像這生命力頑強的沙棘樹一樣,年輕的戰(zhàn)士們扎根在祖國西南邊陲,踐行著“寧讓生命透支,不讓使命欠賬”的誓言。

  今年年初,連隊官兵在對比新舊地圖時發(fā)現(xiàn),以前巡邏的一個山口定位出現(xiàn)偏差。冰雪還未消融,指導員高軍杰就帶隊踏上了巡邏路。

  上士佘迅一馬當先前方探路,一腳深一腳淺30多公里走下來,全新的作戰(zhàn)靴成了一次性用品,脫掉鞋和襪子,腳底的一個血泡足有半個腳掌大小。下士蒙倫濤負責背負電臺保障通信,途中不小心把防寒靴踢破裂口,腳很快失去了知覺,他依然堅持完成任務,回到連隊才發(fā)現(xiàn)右腳小拇趾趾甲已經(jīng)不見蹤影。

  歷盡艱險,巡邏分隊終于確定某山口的準確位置。大家找到一塊巨石,首次寫下“中國”二字,并展開國旗,莊嚴宣示主權。

  昆木加哨所是連隊最艱苦的點位?!案穸窚蕚?,殺!”迎著破曉晨光,哨所官兵就開始了訓練。哨長土旦旺久說,戍邊人從不將成敗交給運氣,只相信邊關有我無敵。

  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區(qū)”成了官兵練兵備戰(zhàn)的強軍高地。翻看哨所的訓練周表,武裝越野、生存訓練等在高原建議控制的劇烈運動項目赫然在列。官兵們敢為人先、不甘落后,一次次刷新人們對極限的認知。

  2019年6月,哨所傳來喜訊:下士齊貞明參加上級軍事比武,打破3000米越野紀錄,被稱為寒哨“飛毛腿”。

  有人請教訓練“秘笈”,齊貞明來到哨樓前,指著狹窄陡峭的階梯說:“26級臺階,蛙跳上樓,快步下樓,早中晚3次,每次4組,雷打不動!”

  上下26級臺階看似簡單,可在海拔4900米、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區(qū)一半的昆木加,完成哨所標準實屬不易。

  “只有豁出去、敢拼命,才能把兵練到極致,鍛造合格的邊防衛(wèi)士?!边B隊指導員高軍杰說。

  豁出去、敢拼命,正是連隊官兵的制勝密碼。邊防營教導員王勇介紹說,因為訓練扎實,連隊的槍磨損比較嚴重,每年都要上級派人維護;別的單位新式彈袋下發(fā)幾年才換,連隊官兵卻是一年一換,作戰(zhàn)靴、迷彩服、戰(zhàn)術手套等每年都要兩套。

  近年來,連隊先后有16名士官達到“四會”教練員標準,2人被評為訓練標兵,3名戰(zhàn)士因軍事素質過硬提干。此外,體能訓練10法、“間歇跑步”“呼吸調節(jié)”“洗臉憋氣”等針對高原氣候特點的訓練方法在全團得到推廣。

  扶貧

  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高原群眾的疾苦,官兵感同身受。駐守西藏以來,連隊一代代官兵始終以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為己任,積極當好黨在藏區(qū)的“代言人”。

  2006年2月,暴雪猛烈襲擊了日喀則市仲巴縣,防區(qū)內(nèi)的吉拉、帕羊、偏吉等5個鄉(xiāng)鎮(zhèn)連降大雪,500多名藏族牧民被大雪圍困,兩萬多頭牛羊面臨凍餓而死的威脅。

  連隊所屬昆木加哨所官兵組成“抗雪救災突擊隊”,把受災群眾一一接到臨時搭建的帳篷里,為他們煮姜湯驅寒、生火做飯、安排住處。經(jīng)過28天艱苦戰(zhàn)斗,救助被困群眾200多人,找回走失的牛羊3000多頭,用實際行動換來駐地藏族群眾“金珠瑪米呀咕嘟”的美譽。

  近年來,連隊官兵又奮戰(zhàn)在精準扶貧一線,統(tǒng)籌打好強邊與興邊“組合拳”。

  距離連隊駐地不遠的達務村,村民任慶一家五口生活常年靠國家?guī)头龊痛謇锞葷?。“給錢給物不如謀條出路。”連隊考察調研后,決定幫助任慶發(fā)展牧羊產(chǎn)業(yè),很快50只適應高寒環(huán)境的優(yōu)質山羊送到了任慶手中。

  “高原牧羊,這可是個技術活。”連隊官兵幫助任慶修建了防寒保暖的羊圈,還聯(lián)系縣里技術人員上門講解養(yǎng)羊技術。同時,利用自身熟悉邊防的實際,幫助任慶規(guī)劃放牧路線,選擇水草豐美的地方牧羊。

  如今,任慶成了村里的放牧能手,還練就了逐草而牧、識天聽風的絕活,自家的羊兒長得膘肥體壯,僅養(yǎng)羊一項年收入就達兩萬多元。

  在距離駐地不遠的仲巴縣杰村,村民次旺普尺正在田間抓緊作業(yè),與以往不同的是,以前的耕牛變成了農(nóng)用拖拉機。

  “解放軍送來的拖拉機,頂?shù)蒙线^去10頭耕牛!”次旺普尺笑著說。2018年,連隊為普尺一家購買了這臺拖拉機,極大緩解了他家勞動力不足的困難。

  嘎嘎生活在雪域高原一個僅有30多戶人家的藏族村落。村子不大,距離“里孜戍邊模范連”駐地很近。嘎嘎是村里建檔立卡的重點貧困戶,因為視力二級殘疾,家里的草場沒人放牧,能做的工作又少,只能靠政府每年發(fā)放的7000多元補助拉扯7歲的兒子嘎瑪頓珠生活。

  了解到嘎嘎一家的情況,連隊官兵定期為她和孩子送去生活用品、藥品,官兵們還幫助嘎嘎參加培訓持證上崗,成為村養(yǎng)羊合作社員工,每月收入700余元;家里的50只羊趕進養(yǎng)羊合作社,每年能分到差不多1萬元的紅利,極大改善了嘎嘎家的生活。

  “現(xiàn)在有錢了,我的愿望就是把阿媽的眼睛治好。如果有機會,我長大后也要參加解放軍。金珠瑪米呀咕嘟!”嘎瑪頓珠舉起小手,學著解放軍叔叔的樣子給連隊官兵敬了一個軍禮。(晏良)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加載更多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正式關艙拆除
克什克騰風光
克什克騰風光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fā)展特色鄉(xiāng)村旅游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fā)展特色鄉(xiāng)村旅游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644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