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蘭萬元圓了“萬元夢”
2020-11-02 15:39:4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銀川11月2日電? 題:蘭萬元圓了“萬元夢”

  新華社記者何晨陽、靳赫

  “萬元,你現在一年收入能過10萬元吧?”到蘭萬元家牛棚里看過的人常會這樣問他。起初,他還會掰著指頭算賬,別人問得多了,他的回答也變得簡單:“能成!”

  牛棚里膘肥體壯的20多頭牛,是蘭萬元答話的底氣。而就在幾年前,他家還是另一番光景。

  1953年,蘭萬元出生在寧夏固原市隆德縣楊河鄉(xiāng)串河村。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連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父母平時隨口叫他“圓”,叫得久了,就成了他的小名。

  該上小學時,這家人犯了愁。上學要有大名,可蘭萬元的父母不識字,起不出像樣的名字。入學那天,負責給他登記的老師為此撓頭。

  “算起來你是‘萬’字輩,小名又叫‘圓’,大名就叫個‘蘭萬元’吧?!崩蠋熛肓税胩?,把這三個字寫在了本上。

  蘭萬元生活的山村地處寧夏西海固地區(qū),這里山大溝深,十年九旱,一度有“苦瘠甲天下”之稱。在蘭萬元的記憶里,幼年時難得吃一次飽飯,也因為生活艱難,他小學二年級便輟了學。

  上世紀80年代初,串河村實施包產到戶,已經成家的蘭萬元分到十幾畝地。夫妻倆都是干農活的一把好手,盡管土地貧瘠,忙活一年也能攢夠全家人的口糧。

  改革開放不久,“萬元戶”成了串河村街談巷議的熱詞,仿佛一夜之間,蘭萬元的名字變得“響亮”起來。

  “村里人夸我名字起得好。那時候雖然能吃飽飯,但大伙家里光景和萬元戶根本沾不上邊。一年吃穿下來,誰兜里還能剩下幾塊錢?嘴上說說也就算了?!碧m萬元說。

  蘭萬元有時想,自己也就名字起得好。

  孩子們一點點被拉扯大,由于經濟條件差,蘭萬元的兒子蘭金榮也沒上過幾年學。一直以種地和打工為生的這家人,在并不富裕的串河村里,生活水平也是倒著數。

  2014年,蘭萬元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來扶貧干部來了,仔細考察后告訴他:要想富,多養(yǎng)牛。

  蘭萬元小聲嘀咕道:養(yǎng)牛吃苦咱不怕,可買母牛、蓋牛棚、買飼草哪樣不要錢,這些本錢從哪來?

  真正擼起袖子,蘭萬元發(fā)現之前想多了:一系列扶貧政策緊跟而來,買牛沒錢,政府幫助協調扶貧貸款;蓋牛棚沒錢,政府給補貼。

  “咱自己也是會想辦法的人,沒有飼草,我就把家里十幾畝地全種成了青貯玉米。”蘭萬元說。

  母牛下了牛犢,母牛犢長大了又下牛犢,到了2017年,蘭萬元家的小牛棚就裝不下了。這一年,他在院子菜園后頭建起個大牛棚,還把在外務工的兒子也叫回了家。

  “養(yǎng)牛比打工掙得多,為啥還要出去?”蘭金榮說,父親和自己沒怎么上過學,這是兩代人的遺憾,所以他拼了命地想讓孩子們好好讀書。如今,家里已經有了兩個大學生,手頭也沒之前那么緊了。

  前不久,蘭萬元從牛棚牽出了2頭牛,“換”回了近5萬元。“孫子們一年學費高低也超不過這一頭牛,現在家里用大錢就賣大牛,用小錢就賣小牛?!碧m萬元抬手指向一頭半大的牛犢說。

  蘭萬元家日子越過越好并非個例。串河村村委會主任馬富財說,如今大多數村民已靠養(yǎng)牛致富,去年,村里還牽頭成立了養(yǎng)牛合作社,發(fā)展村集體經濟,以更好地帶動村民增收?!艾F在村里一戶人養(yǎng)十幾頭牛已經不是啥稀罕事?!瘪R富財說。

  獨處的時候,蘭萬元常會琢磨:按照這幾年的勢頭,再過兩三年,家里牛就會超過50頭,全家收入估計會再翻一番。

  “到時候飼草怕是又不夠用了,得再流轉些土地種青貯玉米?!碧m萬元笑著說。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加載更多
天山腳下稻花香
天山腳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6687744